通知公告
扬中市科协2015年工作意见
扬科协[2015] 6 号</FONT>
扬中市科协2015年工作意见</FONT>
2015年,市科协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中心,以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协能力建设为保障,以培育科技社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突破,深入贯彻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整合科普资源,提升学术水平,增强服务实效,不断深化“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内涵,实现新常态下科协事业发展新突破。</FONT>
一、以创建科普示范市为契机,提升科普工作实效</FONT>
1. 基层组织更加健全。</B>以创建2016年-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建设,镇区、街道科协人员班子齐全,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科普活动有专人负责;社区和村级大学生村官科普员队伍更加健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层科普阵地进一步完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完备,村级科普宣传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科普讲师团、学会会员参与科普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每个镇区均建有3—4家适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的农技协组织。</FONT>
2.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对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按照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的标准,全力加强全市科普场馆建设,着力推进扬中科技馆的规划筹建准备工作,强化科普主题街道的宣传画廊、科普灯箱、科普宣传栏的建设,全市所有村、社区的科普“站、员、栏”建设实现全覆盖,科普主题公园、科普教育基地、村级科普服务站等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力争新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省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家、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2家。</FONT>
3. 科普形式更加多样。</B>结合市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扬中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组织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通过开展社区科普讲座、市民科技知识竞答、社区科普大讲堂等科普形式,市民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进一步畅通;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工程,农村科普工作成效明显提升;通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科普大篷车、校园科技节、科普文化广场等活动,吸收更多市民参与科普活动;通过举办“扬中市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考察、科技观摩、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校园之间”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进一步增强。</FONT>
4. 科普示范更加靓丽。</B>继续实施“科普兴村”和“社区益民”计划,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培育,培养一批新的省、市级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开展好第三届科普示范户的评选,加强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园的培育和管理,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通过采取以补代奖形式,培养一批新的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全年力争申报3家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惠农项目。调整完善好市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更好地服务。</FONT>
二、以承接政府职能为抓手,增强科学化办会水平</FONT>
1. 加强学会基础建设。</B>下发《扬中市级学会年度工作意见》和年度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强学会的组织领导,规范学会日常管理,建立学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制定学会科学的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现代科技社团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坚持学会年审、换届、年会等制度,各学会年内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至少2-3次,积极参与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评审工作,全年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要突破300篇以上,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对层级较高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FONT>
2. 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B>重视发挥学会在科技奖励、科技项目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及科技成果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支持学会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全市“科技思想库”,积极举办高端学术沙龙和科技论坛等活动。在相关学会举办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现场会,开展观摩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FONT>
3. 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B>组织科技人员,紧密联系科研院所,强化学会与全市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以成立扬中市工程师学会为契机,深入开展“会企合作”活动,促进学会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扬中“江雁计划”和国家“千人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全年争取为企业开展省、市级科技立项1-2项,签订服务协议50份以上,帮企业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00万元以上。</FONT>
4. 打造科技思想库。</B>围绕企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进行咨询和建言献策,编写年度建言献策文集。文集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按照序时计划,逐层推进,年底有评审、总结、汇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获得市委、市政府批示和采纳的建言课题和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优秀的课题汇编成册,呈报给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FONT>
三、以服务创新驱动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1. 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工程”。</B>与财政、农委等部门合作,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工程”,组织高层农业科技专家,选取20个行政村,对相关农技协、农业科普示范园和示范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和对接,对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技协、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普示范基地,帮助引进农技专家,帮助种养殖大户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层级。加强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村级科普惠农工作站的建设力度,增加对科普惠农工作站的投入,帮助申报省、市科普惠农项目,争取省、市帮扶资金,发挥农技协的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FONT>
2. 充分发挥海智基地作用。</B>切实加强海智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海智基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扬中海智基地的国外人才专家库、扬中企业科技项目需求库、海外科技项目成果库建设,积极与省科协海智办、中欧科技转移中心联系,依托省“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等组织,举办扬中海智或海归人员科技与人才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与交流,开展相应的海智工作学习培训,为海归人员在财税、投融资、用工、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FONT>
3. 突出科技信息推送工作</B>。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协工作,鼓励和倡导全市定报企业、30强企业成立企业科协,吸收更多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企业科协建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借鉴周边地区科技信息推广先进经验,在相关企业进一步强化欧美科技专利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要采取“厂会协作”的方式,加大与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的联系,确保专利推广和使用取得实效。要发挥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功能,加强与国内高端科研院所的联系,强化与相关院士的对接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FONT>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FONT>
1. 加强制度建设。</B>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意见》,全面提升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以改革创新、法制思维、市场理念,不断创新科协工作新模式;定期组织开好科协全委会、常委会、党组会、主席办公会、党员大会等会议,组织党员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大机关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效能建设的考核力度,以岗位技能比赛、党员示范岗创建、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打牢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FONT>
2. 坚持服务群众。</B>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制定的相应整改方案,逐项逐条抓好落实,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的要求,持续抓好四风整治,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要广泛开展科技工作者现状调查工作,扎实开展“三解三促”等主题活动,落实“5+1”结对帮扶和党员干部“一联一”工作制度,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智力资源,广泛走基层,深入查民情,全力解民困,帮助基层困难群众开展好生产生活。要做好机关工、青、妇等组织工作,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和谐、文明的机关部门新形象。</FONT>
3. 扩大信息宣传。</B>要围绕部门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报送和考评制度;在电视台、电台、《扬中日报》要开辟专栏专刊,着力宣传我市科技攻关、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层先进科技人物的典型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光荣、创新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将信息和宣传工作纳入各级科协组织年度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内容,定期组织对镇区、街道科协、市级学会、社区、村级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充分展示新常态下科协工作的新成效。</FONT>
2015年2月26日</FONT>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