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2016年扬中市科协科普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6-03-10 10:5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面向基层、惠及民生,服务创新、精准发力,完善机制、承前启后,认真谋划“十三五”科普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DIV>
 
二、工作目标</DIV>
  2016年科普工作的目标是:突出一条主线——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着力两大转变——“量”到“质”的转变、“用”到“养”的转变;凸显三个主题词——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着力四大建设——科普队伍建设、科普阵地建设、科普数据库建设、科普资源建设。</DIV>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科学素质提升:突出“谋划”和“普及”</B>
  充分发挥市科协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中的牵头和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作共建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DIV>
  1.做好“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谋篇布局。</B>开展“我为科普献一计”活动,收集整理来自基层的金点子,做到科普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科普更加贴近群众,更能满足群众需求。制定《扬中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继续推动把“十三五”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市政府和各部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DIV>
  2.组织编发《扬中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手册》。</B>以需求为导向,按中小学生、农民、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编制不同版本的公民科学素质读本。通过组织阅读、开展相应知识竞赛,提高读本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给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DIV>
 
  (二)科普信息化:突出“数据”和“融合”</B>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组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为抓手,大力推动科普方式方法创新。</DIV>
  1.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B>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科普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建设、着力科普信息资源的传播应用。进一步完善科协网站功能,充实网站内容,让科协网站的科普功能进一步凸显。进一步推广扬中科协微信平台的使用,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联系科协和广大市民新的纽带。</DIV>
  2.组织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B>以内容拓展,个性化服务为核心,充分动员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等上传科普信息资源,依托360云盘,建设网络科普超市;加强移动端科普,推进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台、公交系统、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电子屏等渠道开展科普内容推送;充分利用“江苏学习在线”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你点我播”的功能。</DIV>
  3.推动科普融合发展和科普信息深度应用。</B>大力推进科普融合创作工作,促进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应用不同的创作手法,推出一些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促进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促进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推进信息化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动员组织农技协、企业科协、社区科普大学、镇区科技协会、科普小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等主动获取符合我市需求的科普信息资源,面向我市广大市民进行广泛传播,促进科普信息资源的广泛深度应用。</DIV>
 
  (三)科普基础建设:突出“共建”和“共享”</B>
  着力加强科普设施场所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科普传播服务能力,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提供丰富、便捷的途径。</DIV>
  1.大力推进科技场馆建设。</B>探索扬中园博园科普基地的免费开放工作,探索建立免费开放条件下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与管理水平。发挥好已建成的各镇区主题科技馆作用,创新展品设计和特色活动策划,丰富科技馆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到科技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和相关单位合作建设科技馆的做法,携手共建,共同发展。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支持农村科普工作,实现科学普及“一个都不能少”。</DIV>
  2.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功能。</B>完善扬中区域内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组织新一批全国、江苏省、镇江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创新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加强科普教育基地信息化和传播能力建设。</DIV>
  3.推动教育、科研、企业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B>继续推动教育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动员组织学校师生和科技社团开展信息化科普创作和传播。推动国土、消防、环保、公安等部门积极将科研、生产设施开发为优质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放,深化公共场所展教功能。</DIV>
  4.加强科普调研和理论研究。</B>积极跟踪国内科普研究动态,加强科普基础理论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开展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继续深入基层,了解科普工作现状,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DIV>
 
  (四)科普活动开展:突出“增效”和“创新”</B>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科学素质工作主题,以青少年、农民、城镇社区居民等为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DIV>
  1.精心组织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B>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贯穿全年科普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活动形式,使科普日活动内容更生动活泼、规模声势更宏大、受众更广泛,促使全国科普日活动跃上新台阶。</DIV>
  2.围绕公众和社会关注焦点,组织开展主题科普活动。</B>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在主流媒体和移动端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为公众解疑释惑,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科学生活能力。组织开展扬中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大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向广大市民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协同创新的科普活动。</DIV>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激情。</B>精心组织开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着力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与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等,统筹城乡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创新开展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DIV>
  4.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新要求,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B>协同农业部门将农技协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进行表彰,发挥奖补对象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DIV>
  5.围绕城镇社区居民智慧生活新需求,大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B>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突出做好城镇社区新居民、老年人群等对象的科普工作。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社区科普大学章程(示范文本)》的要求,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挥好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活动站等的功能,围绕智慧生活、科学饮食、健康卫生、节能环保等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DIV>
 
  (五)科普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和“引领”</B>
  建立健全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参加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普专兼职人才建设。促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DIV>
  1.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B>利用在线教育和现场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专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稳步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深入推进科普讲师团建设,开展学科特色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机制。</DIV>
 2.推动科普产业发展。</B>推动完善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机制,在建成新坝镇联盟社区科技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DIV>
 
 
 
 
扬中市科学技术协会</DIV>
2016年3月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