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转发《关于表彰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决定》
关于表彰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决定
科协发普字〔<SPAN lang=EN-US>2011〕<SPAN lang=EN-US>25号</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财政厅(局)<SPAN lang=EN-US>,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财务局:<SPAN lang=EN-US>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发〔<SPAN lang=EN-US>2006〕<SPAN lang=EN-US>7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PAN lang=EN-US>)》(中发〔<SPAN lang=EN-US>2010〕<SPAN lang=EN-US>6号),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科协、财政部在“十二五”时期继续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农村科普组织和带头人申报,各地科协和财政部门推荐,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组织评审并公示,<SPAN lang=EN-US>2011年共评选出1797个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SPAN lang=EN-US>100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86个,农村科普带头人<SPAN lang=EN-US>406名,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SPAN lang=EN-US>5个。<SPAN lang=EN-US>
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都是广大农村科普组织和带头人的杰出代表,长期在农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体现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风貌。据初步统计,近3年来,<SPAN lang=EN-US>10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辐射带动农户<SPAN lang=EN-US>788万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SPAN lang=EN-US>1.2万项(次),年均开展科普培训、讲座<SPAN lang=EN-US>4.2万次;<SPAN lang=EN-US>38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SPAN lang=EN-US>4460项(次),年均开展科普培训、讲座<SPAN lang=EN-US>1.8万次;<SPAN lang=EN-US>5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常年活跃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年均行程<SPAN lang=EN-US>8.9万公里,编印发放少数民族语言科普资料40余种,制作展出少数民族语言科普展板110块,在新闻媒体开辟少数民族语言科普宣传栏目110个;40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年均开展科普活动<SPAN lang=EN-US>1.8万次,受益人次达166万。<SPAN lang=EN-US>
为表彰先进,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带头人开展科普惠农的积极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决定,授予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养殖协会等10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北京市大兴区老宋瓜果专业合作社科普示范基地等38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5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陈怀勐等40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SPAN lang=EN-US>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带头人再接再厉,继续组织实施好科普惠农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及时、有效、周到的科普服务,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SPAN lang=EN-US>
各地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要求,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加强对奖补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大力宣传受表彰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做好对表彰对象的服务,引导、帮助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高科普惠农工作水平,建立完善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旗帜,努力开创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SPAN lang=EN-US>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P>